学术报告

【2025年5月8日16:30】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建院20周年院庆系列学术报告何创新副教授:湍流数据同化方法及应用

  应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湍流-颗粒研究中心刘洪佑教授邀请,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何创新副教授将于2025年5月8日下午做学术报告,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 报告题目:湍流数据同化方法及应用
  • 人:何创新 副教授
  • 报告时间:2025年5月8日(星期四)下午16:30-17:30
  • 报告地点:祁连堂322报告厅
  • 人:刘洪佑 教授
报告人简介

  何创新,上海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英国杜伦大学工程系博士后,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复杂湍流三维测量方法及流体力学多物理场数据同化研究,开发出国内首套三维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测速(3D-LPT)系统,所发展的数据同化方法成功应用于我国紧凑型核反应堆和宽速域高超声速飞机的基础研究与型号研制,获得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重点行业单位合作课题多项,已发表权威SCI期刊论文60余篇,授权或公开发明专利3项,登记软件著作权3项。受Exp. Fluids期刊主编特邀为实验流体力学数据同化专刊撰写综述论文。

报告摘要

  数据同化(data assimilation)是实验测量与数值模拟的深度融合,它结合了数值模型的先验信息,利用实验测量来获得对动态系统的最佳描述及其不确定度,这使得计算模型的准确性显著提升。面向能源动力装备和高速飞行器研制等国家重大需求,围绕高维度高时空分辨率湍流多物理场测量难题,本报告介绍了研究团队在数据同化赋能的高效高精度三维湍流测量与计算重构方法上的研究进展。上述研究克服了现有方法在复杂流场与工程问题中“测不准”与“测不到”的问题,揭示了紧凑结构下核主泵内部的上洗涡团不稳定流动机制,并为高超声速飞机的研制提供了准确快捷的气动力与气动热预测手段。研究还发现了稀疏数据驱动下的壁湍流模态同步机制,为超高分辨率三维流场测量系统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