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

【2024年12月30日10:00】南方科技大学范斯腾副教授:阿联酋希望号火星探测器的科学结果:火星大气的全景

  应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邀请,南方科技大学范斯腾副教授于2024年12月30日上午做学术报告,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 报告题目:阿联酋希望号火星探测器的科学结果:火星大气的全景
  • 人:范斯腾 副教授
  • 报告时间:024年12月30日(星期一)10:00-12:00
  • 报告地点:祁连堂322报告厅
  • 人:张洁 教授
报告人简介

  范斯腾,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2015年于北京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得学士学位,2020年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行星科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其后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气候动力学实验室(CNRS/LMD)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后入选玛丽居里学者,2022年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火星大气动力学,通过对多个卫星(TGO、EMM)观测数据的分析,结合火星大气环流模型(Mars PCM),探究火星大气中的物理过程及相互影响。其他研究方向包括还原性行星大气(冥王星、土卫六)中光化学和微观物理过程,以及类地系外行星的光变曲线的理论分析与地表反演。目前已发表论文24篇,包括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发表的文章11篇,并于2023年获得谢义炳青年气象科技奖。

报告摘要

  阿联酋火星计划希望号火星探测器自2021年开始对火星进行科学探测,在行星尺度上对火星大气的季节和日内变化进行了多年观测。由于创新性的低倾角高椭圆轨道设计,在希望号轨道上任一点均可对全火星盘进行观测,其上搭载的仪器对全火星表面全地方时的覆盖仅需约10个太阳日,因此其所获取的观测数据具有空间上大覆盖率和时间上高分辨率的特点。希望号探测器搭载了位于红外、可见光、紫外波段的遥感仪器,对火星从低层到高层大气进行成像和光谱观测,三者结合可用于研究火星大气不同层之间的联系及耦合。本次报告将从火星大气的基本结构出发讨论,展示阿联酋希望号火星探测器(EMM)的概览,并详细介绍探测器对火星低层大气温度的观测结果,以及其在日尺度上的变化和大气波动,这一分析首次在火星日尺度上得以实现,为加深我们对火星大气的理解提供宝贵观测资料。